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
2018-04-20 12:01  

  现行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分类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需要,应该按照“审核评估”模式的特点与要求,从四个方面实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外塑型”向“内生型”的转变。

一、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依据:从外部评估标准转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质量目标(标准)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

审核评估是建立在合格评估基础上的评估,评估的重点不是考察其办学条件是否达标,而是考察其办学条件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国家也不再规定具体的、统一的质量评估指标(甚至不提供评估指标),而只是提供一个框架性的评估内容。而且高校还可以根据办学实际与评估机构协商,对评估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总之,它考察的重点是学校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审核评估模式下,政府的角色将从“直接管理者”向“战略指导者”转变;高校将不再被来自外部统一的评估标准所束缚,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根据办学实际、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审核评估推动下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有助于促进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高校内部质量评估标准:由参照国家统一标准转向学校自主开发

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

在审核评估模式下,国家不提供统一的评估标准,而采用开放性的评估指标,把评估标准的选择权和开发权交给了学校。高校在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开发适应内部质量需要的评估指标体系。

高校内部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从质量生成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保障机制、质量主体(教师与学生)等多维度考察,以保证质量考察的深刻性、真实性,有效地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内部质量评估重心:从以学校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审核式评估关注的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而有效性的体现是:(1)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符合国家、社会、学生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目标科学);(2)学校的教学体系、资源配置与利用、管理体制与机制适应目标达成的需要(支持有力);(3)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目标要求(质量达标)。这表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是指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指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成为审核评估模式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中心。

四、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主体:从学校的管理者转向学校的利益相关者

质量评估主体的范围决定于质量评估方式和学校管理体制。

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高校建立和健全自己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对话和合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大学质量主体多元化,尊重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管理的权力,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

如何保障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质量管理的权力,建立所有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

1.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增强质量评估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3.改进质量评估方式,把评估的话语权还给学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2013<7>:昌庆钟,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

窗体底端

 

关闭窗口